光澤縣華橋鄉:積極探索發展特色旅游 激發鄉村活力
大武夷新聞網訊 “村子環境優美、鄉村氣息濃厚、色彩豐富多樣、建筑造型古樸,非常適合寫生。”12月3日,光澤縣華橋鄉鐵關村龔家際組迎來了江西撫州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分院的152名師生前來寫生,指導老師傅金夢對著眼前的美景興致盎然地說道。
鐵關村位于華橋鄉西北方向,距光澤縣城40公里,距鄉政府20公里,距江西省資溪縣7.5公里,316國道、鷹廈鐵路、邵光資高速公路貫穿全境。東與園岱村相鄰,古道交界處的牛坑山坳有入閩咽喉之稱的“鐵牛關”;西北與江西交界,北有5A級風景名勝區“大覺山”旅游區,西有閩贛界碑和國道邊界公園。村內旅游資源豐富,有順治十年1648年留下的栓馬石、咸豐三年古井、石拱橋、鐵牛關口等文化資源。
近年來,該村在推進村莊環境整體提質改造中注重保持傳統,保留時代和地方特色,并積極探索和發展鄉村旅游。
鐵關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認真落實“機關聯鄉村、黨建促振興”工作機制,與光澤縣農業局機關支部結對共建,結合“4+x”固定黨群日,以“抓黨建促人居環境整治”為主題,農村黨員教育“兩清單一評議”積分管理為抓手,深化“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機制,引導廣大黨員在人居環境治理中帶頭亮身份,踐承諾,爭先鋒,樹立帶頭整治、帶動改善的標桿,引領廣大農村群眾同整治、共改善,從而助推農村人居環境有效提升,得到上級領導認可。“鐵關村連續兩年名列華橋鄉美麗鄉村建設第一名,先后獲得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市級“法制民主”示范村。”華橋鄉黨委宣傳委員陳偉說。
村莊整潔了,鐵關村又憑借豐富的歷史景觀、優良的原生態景色,啟動鐵關村旅游特色村建設項目,將創建“旅游特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有機結合,投資160萬元,建設旅游公廁、河邊漫道、休閑驛站、游客服務中心、旅游標識標牌、村莊亮化工程、污水改造、村莊綠化、生態停車場等,開發出溪岸古樟、咸豐古井、老鴉橋、龔家際古驛道、垂釣基地、王石口魚莊、鐵牛頭采摘園、鐵牛關步道鐵牛關口等一大批自然、歷史景觀景點。
景點完善后,鐵關村還引導該村鐵牛關山莊等農家樂對外形象和接待檔次進行提升,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游玩。鐵牛關山莊就位于鐵牛關山下的316國道旁,占地面積700多畝,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累計投資400多萬元,建筑面積達2千多平方米,內設鄉村風味餐廳,垂釣觀賞中心、文化藝術中心、休閑生態木屋、相思林、燒烤園、寵物觀賞園等。是一個集休閑度假、游覽觀光、美食體驗等為一體的生態農業旅游山莊。該農家樂先后被省林業廳授予“三星級森林人家”,被國家旅游局評為“中國鄉村旅游金牌農家樂”,授予光澤縣“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單位”和“竹鄉生態旅游點”。
“鐵關村有眾多的歷史文化景點,特別是龔家際村落古樸,是寫生的絕佳地。”江西省資溪花兒寫生基地負責人林金達說:“我們基地與32所高校簽約,正在打造全國美術寫生基地,目前已組織6批次,600余名師生到龔家際寫生創作。”
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鐵關村立足村域特色,依托鄰省資溪縣的5A級風景名勝區“大覺山”旅游區豐富的游客資源,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果和旅游接待結合起來,充分利用種植香密果、七葉一枝花、多花黃精,養殖蜜蜂、溪魚等特色種養植開發了鐵牛頭采摘園、垂釣基地等景點,為游客提供觀賞采摘等生態休閑旅游活動。
“村里一年可接待各類游客10余萬人次,帶來較大旅游收入,幫助解決村民就業問題和帶動農特新產品的銷售,同時帶動了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鐵關村黨支部書記李勝平說。(李福根 肖誠貴)